
萨赫莱清真寺

千年古城

哭墙

教堂与清真寺比邻而立


弹痕累累的古老城墙

耶稣遇难地

新旧两城间横跨数千年岁月

萨赫莱清真寺的金顶

耶鲁撒冷玫瑰园

虔诚的教徒
耶路撒冷,是犹太教、伊斯兰教、基督教的信徒奔赴的圣地。犹太教徒相信这里是上帝送给犹太子孙的土地,他们是上帝的选民;基督教徒相信,这里是基督受难,死后复活的地方;伊斯兰教相信,这里是先知穆罕默德登宵夜游到达的地方。
历史在这里沉积了太多的哀怨与仇恨,也凝结了太多的祈祷、叹息、鲜血、眼泪……据犹太圣经《塔木德》说:上帝给了世界十分美丽,九分给了耶路撒冷。于是就有后人说:上帝给了世界十分哀愁,九分给了耶路撒冷。当上帝耶和华、耶稣基督和真主安拉聚集在同一块土地上的时候,世界就再也没有什么地方能像耶路撒冷这样令人沉思……
“两次世界大战不过打了十年,而在本世纪巴以冲突就打了50年,什么样的民族能承受这样的苦难?可上帝和真主都没能拯救他们,世界上再没有什么地方能像这里让人明白这个真理真相。”
耶鲁撒冷,西伯来语意思是“和平之都”,然而耶鲁撒冷确是个充满战争的城市。史书上记载:公元前2000年中叶,有一支被称为希伯来人的游牧民族从东方进入巴基斯坦。公元2000年末,希伯来的北方部落形成以色列王国,继而南方各部落形成犹太王国。腓力斯丁人攻占巴勒斯坦地区。以色列人和犹太人同腓力斯丁人进行了长期艰苦的斗争,以色列第一个国王扫罗战死疆场。公元前10世纪,犹太王大卫在统一了以色列和犹太,建立了以色列-犹太王国,驱逐了腓力斯丁人,并且将迦南古城耶路撒冷定为统一国家的首都。 大卫之子所罗门死后,统一的国家又分裂,北为以色列王国,南为犹太王国。公元前721年,亚述灭以色列王国。公元前586年,新巴比伦摧毁耶路撒冷,灭犹太王国。犹太人被掳到巴比伦,成为“巴比伦之囚”。公元前538年,波斯帝国居鲁士在攻陷巴比伦城后释放了被囚在巴比伦的犹太人,并允许他们重返耶路撒冷。
返回的犹太人,建立起臣属于波斯帝国的神权政体。从公元前4世纪起,马其顿、拖勒密、塞琉古诸王国相继侵占巴勒斯坦。公元前63年罗马占耶路撒冷后,这一地区成为罗马帝国的一个行省。公元70年,犹太人反叛罗马失败,从此流撒世界各地。中世纪,这里没有幸免与十字军东征的铁蹄。16世纪,这里没有逃脱鼎盛期的奥肆曼帝国的控制。
旧城:耶路撒冷被分为旧城区和新城区。
城门:由城墙围着的旧市区,仍保有中世纪城廓的的面貌。城墙内分为基督教区、阿拉伯区、犹太区、亚美尼亚天主教区4个不同的宗教区,以及圣殿山区。
现今的城墙为16世纪土尔其人所建。城墙周场公里,共有8座城门:西为雅法门,北为大马士革门、希律门,东为狮子门、金门南为杜门、锡安门,除了金门之外,都可以自由进出。由于每个城门分别通向不同的宗教信仰,选择出入不同的城门。
大卫城塔:犹太区内最高处是雅法门附近的大卫城塔。城塔中有耶路撒冷历史博物馆。此处可见两千年前的罗马统治时期希旅王建造的3座城塔和古老城墙,以及罗马、拜占庭、十字军和奥斯曼土尔其时代的建筑遗迹。
哭墙:哭墙又称西墙,是犹太教的圣迹。公元前961年,以色列国王所罗门决定在耶路撒冷的锡安山上修建的神庙,存放犹太人的圣物诺亚方舟。4年后,,神庙竣工,后世称之为第一圣殿。在历经毁坏与重建之后的公元前1世纪末,希律王重建并扩建了这个神庙,后世称之为第二神殿:公元70年和135年第二圣殿毁于罗马人之手,犹太人也被赶到欧洲各地,从此,圣殿再也没有恢复,残留下来的就是庭院西边的这段围墙。
圣殿山:在哭墙边沿石阶而上,就是圣殿山,这是圣地中的圣地,但却是犹太人的禁地,根据犹太法典,在救世主弥撒亚到临之前,圣殿不得重建,犹太子民不得踏入。不过为了旅游业的发展,犹太人的导游却不受这项的限制。
萨赫莱清真寺:萨赫来清真寺是圣殿山区最美丽的建筑,从任何角度都可眺望其光芒闪耀的金色圆顶。圆顶真正的金箔贴成,清真寺乘八角形,外观以花瓷砖拼贴成阿拉伯图案,上写古兰经经文。相传穆罕默德在沉睡中被天使唤醒,同天使乘飞马从麦加、麦地那之后的又一圣地,穆罕默德所踏的岩石成为圣石 这块形状不规则的兰色岩石,就在寺内圆顶下方,以银、铜镶嵌,用铜栏杆围着供信徒朝拜。
基督的苦路与圣墓教堂: 圣经所述的耶稣受难之地-各鲁各达的山丘上(罗马人刑场),是圣墓教堂的所在地。公元313年,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以耶稣被处死刑附近的石头,建立了雄伟的教堂。现在的建筑是经过多次战乱毁坏之后的重建的。
|